西江日报讯(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陆莉诗)近日,一名从事野外作业的市民不慎被恙虫叮咬,出现急性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的急危重症,该事件引起市民对于恙虫病的热度讨论。而6月至9月,也是我市恙虫病的高发期,但同时也是市民户外活动的高峰期,究竟如何预防恙虫病成为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住院医师杨建鹏。
为何被恙虫叮咬后容易出现危急重症呢?杨建鹏解释,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后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即恙虫病东方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主要传播源为鼠类。恙螨幼虫叮咬鼠类后,本身就会转变为传播的媒介,叮咬人类后,恙虫病东方体便有机会传染给人类。其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伴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因此它的杀伤力才如此大”。
恙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南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据统计,进入6月恙虫病高发期,该院综合ICU平均每月都会收治1—2例急危重症病人,而高发人群主要集中于在外作业的农民等。
该病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急性起病。“患者一旦出现高热,并有外出作业经历,身体部位出现叮咬状况的,应该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危及生命安全。”杨建鹏表示。
他提醒,广东省恙虫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在夏秋季,随着天气渐热,市民外出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避免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