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李焯荣展示苏世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摄
苏世。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69岁的李焯荣从家中拿出苏世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证书是民政部在1983年颁发。用木框装裱,作为传家之宝小心翼翼地保管着。他和妹妹李宝群从小就听外祖母陈灶娇、即革命烈士苏世的妻子,讲述苏计元和苏世这对革命父子兵的故事。
革命父子兵并肩作战
苏计元和苏世都是鼎湖区沙浦镇桃溪村人。主要以务农为生,家庭收入很低,但还要向地主交田租,生活得十分艰苦。为了帮补生计,父子二人除了种地,还和村里的李王三等人从事泥瓦匠工作。“以前外祖母谈起当时地主何老八就咬牙切齿。”李焯荣回忆道,“她说地主想方设法压迫农民,农民以前很少有饱饭吃。”
1926年,广东省农会领导人周其鉴、周铁琴等到沙浦宣传革命,苏计元深受影响,明白穷人要过上好日子,必须团结起来,与地主恶霸作斗争。同年,苏计元与不到20岁的儿子苏世一起加入桃溪农军。苏世此时虽新婚燕尔,但也马上告别家人踏上革命道路。“外祖母只知道丈夫是去做大事,自己就要守好这个家。”李焯荣说。
1927年11月5日,在谢同剂、李王三等桃溪农会农军领导人的带领下,苏计元和苏世参加“广利暴动”,父子二人并肩作战,一起痛击反动派。因反动派早有准备,农军苦战2个多小时,仍未能攻入区署。直至下午一时,农军领导人为了保存实力,通知全员撤退。苏世和父亲苏计元安全返回桃溪。
反动派意图赶尽杀绝
当时,陈灶娇已经为苏世生下一个女儿。在“桃溪反围剿”前夕,苏世为女儿取名为“苏意”后,就拿着武器与父亲一起奔向战场。
12月17日,反围剿作战中,苏计元和苏世父子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共同对抗反动派军队。为保存实力,农军只好突围撤退,苏世和苏计元冲出重围后,父子二人分散撤退。没想到此一别,便是永别。
12月21日,苏计元等10多名农军战士因被出卖,在桃溪村边白沙营被反动派分子杀害。苏世撤退到肇庆,在肇庆至广州的渡轮上遇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于是他马上跳入西江,游到岸边,在跑到七星岩附近时因受枪伤被反动派逮捕。
反动派派人调查苏世,发现其在家乡有一个妻子和一个数月大的孩子,立即命人将二人关押起来。反动派意图让苏世绝后,将陈灶娇和孩子绑在桃溪村一棵木棉树上,对其进行逼问。反动派核查其孩子是否是男孩,若是男孩马上将母子杀害,幸好发现是女儿,二人才得以逃过一劫。1928年初,苏世被反动派杀害于肇庆梅庵,牺牲时21岁。
“每当回忆起丈夫牺牲和被绑在树上拷问,外祖母就不停地流泪。”李焯荣说。
烈士革命精神代代传
苏计元和苏世父子牺牲后,地主何老八将土地收回,意图断绝陈灶娇和女儿的生计。为了抚养年幼的女儿,陈灶娇只好在周边地区打散工,靠着这微薄收入,饥一餐饱一餐地熬过去。“外祖母和母亲以前只有番薯芋头吃,有时靠亲戚暗地里接济。”李焯荣跟记者说道,“外祖母日夜盼望好日子的到来。”
经过艰苦斗争,陈灶娇和女儿苏意终于盼来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祖母还从屋梁上翻出苏世藏下的一支枪,上缴给政府。”李焯荣说。不久后,苏意也与革命烈士李王三儿子李娣结为夫妇。陈灶娇从小就跟李焯荣兄妹二人讲述苏世的革命故事,要求他们要一代代传颂下去。
“每年清明时节,我们祭拜先祖时,都同时祭拜苏计元和苏世两位先祖。现在,每逢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日子,很多人也来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拜,缅怀先烈。”李焯荣说道,“反动派想让烈士绝后,但是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