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陆莉诗
市一医院开展关注孩子身高的义诊。 通讯员 陆莉诗 摄
“我家孩子挺健康的,但就是不长个儿,有什么办法吗?”,“我们觉得孩子可能只是长得晚,但又担心以后不长怎么办”,“孩子现在高中毕业了,还有希望再长吗?”……在儿科门诊,医生们不时遇到咨询孩子身高问题的父母。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黄诚花表示,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占60%—70%;其次营养、睡眠、运动、疾病、环境、心理因素也与孩子的身高息息相关。疾病分为内分泌疾病和非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非内分泌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换言而之,孩子的身高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后天打拼。如今,对于部分家族性遗传矮小症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医学干预得到有效治疗。
但在临床接诊中,对于孩子身高不满意、矮小症等问题,有不少家长存在认知误区。很多家长误认为,多补钙就能长得好,黄诚花提醒,适量的补钙能增强骨头密度和硬度,但补钙并不一定就能促进长高。过分补钙有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带给身体过多的负担。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爸妈矮,孩子矮;爸妈高,孩子高。在黄诚花看来,孩子身高是由遗传、疾病、母孕情况、营养、环境、心理等因素共同决定。随着医学的发展,有部分因为遗传因素导致个子矮的孩子,可以通过干预改善身高。另外,爸妈高,孩子不一定高,后天影响也至关重要。特别注意一些性早熟的患儿,如果早期身高增长过快,骨龄增长快,骨骺早闭合,也会导致最终身高不理想。
那么如何判断小孩是否有矮小症,需要进行医学治疗呢?医学上指出,在相似的环境下,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通俗一点说,在生活中,发现孩子长期坐在教室前两排,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甚至一个头,孩子两三年都不用更换更长的裤子,那么此时,家长就应该要警惕矮小症。”黄诚花介绍道。
对症干预是弥补身高缺陷的关键。黄诚花介绍,通常达到矮小症定义标准的孩子,通过矮小症的整套检查明确病因,并排除了禁忌症之后,我们都会建议孩子进行干预治疗。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结合不同的原因进行矮小症治疗的过程也是不同的。黄诚花介绍,3岁至青春期前的孩子身高达到矮小症标准或者年生长速率低于5cm/年,会建议家长先对矮小患儿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医学干预治疗。目前国际上矮小症有效的医学干预方式是注射生长激素。这个阶段也是治疗矮小症的黄金时间段,不仅疗效好,对家长来说性价比也是最高的。对于青春期的矮小儿童,这部分孩子普遍年龄较大,治疗的时间窗口期较短,所以除了注射生长激素之外,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采取其他手段抑制青春期骨龄的进度,延长治疗的时间窗,让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成年身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