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记者 严炯明)日前有媒体报道,一名市民因为中耳炎导致生命危险,后经手术在脑部取出一个直径3厘米的脓肿。中耳炎竟然危及人们生命安全,市民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耳炎?5月31日,记者采访了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卫红。
中耳炎可以分为急性、慢性、以及胆脂瘤型中耳炎。感冒发热和咽喉炎极易引发急性中耳炎。感冒后咽 部、鼻部的炎 症向咽 鼓管 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会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李卫红讲道。
另外,小朋友特别是新生儿,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流状食物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新生儿不要吃太饱,喂奶时将小儿抱起,喂奶后轻拍后背。“急性中耳炎最明显症状是听力下降,市民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李卫红说。
慢性中耳炎则又分为慢性非化脓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其中非化脓性主要因过敏源引起,而化脓性则与个人卫生、耳朵入水等有关。慢性中耳炎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李医生强调道:“市民不应忽视慢性中耳炎,轻则会引发脑膜炎,重则会导致脑部脓肿、面瘫等问题。”
多年前,李卫红曾接诊过一名儿童患者,因为脑部脓肿曾多次手术。李卫红接诊后,发现其病因在于慢性中耳炎,在对其进行中耳炎相关手术后,顺利治愈了这名患者。“近年来,中耳炎引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相对减少,市民有所不适都及时前来就医。”他跟记者说道。
李卫 红 表 示,现代 人 乱 掏 耳有时会引发鼓膜和耳道深部外伤,甚至鼓膜穿孔,有可能继发中耳炎症。外出洗头和游泳玩水时,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还有一些年轻人长期戴耳机也容易诱发中耳炎。”他说,“一旦觉得耳朵不舒服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