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陈思宇
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这一节日的设置,旨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普及营养知识,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经过多年努力,中小学生营养不足的情况已有改善,但其超重、肥胖却有增长趋势,校园“小胖墩”并不少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专家表示,家长与学校应增强意识,向儿童、青少年普及更多的营养知识,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8岁的小杰就读端州区某小学二年级,身高1.5米体重却已达到48公斤。如果按照6岁至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筛查标准,他的BMI达到了21.33,超过了8岁龄男生19.7的肥胖界值。换句话说,小杰已是一名小胖子。
“小杰经常吃零食,不爱运动,体重慢慢增加,体质也变差了。”谈起儿子的体重问题,妈妈刘婉莹直叹气,“如果他的体重仍然不受控制地增加,我就带他去看医生帮他减肥。”
如小杰一样遭遇肥胖难题的儿童以及青少年人数增长明显。“去年市一医院成立了减重门诊。去年就诊数据显示,在减重门诊就医人群里,6岁至18岁人群占了四分之一,该人群肥胖发生率较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苏巴丽告诉记者,在10岁至14岁人群中,因肥胖引发的问题较突出。如社交上容易有自卑心理,慢性病出现的风险相对较高,特别是高尿酸,会对肾脏、关节等造成损害。“曾有一位14岁的男生到减肥门诊就诊。他的尿酸值达到700 Umol/L,而成年男性尿酸最高极值是428Umol/L。”苏巴丽说道。
除了基因和疾病的因素,导致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正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营养失衡引发肥胖。“摄入的能量远大于消耗的能量。”苏巴丽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以及青少年自主意识提高,但仍未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加上家长对其没有形成有效管控,不少儿童、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活动消耗少,就容易出现超重或肥胖。
还有不少儿童、青少年喜欢过量摄入烘烤、肉类、油脂高的食品,高精糖饮料以及添加了人 工油的零食。部分家长营养观念错误及营养知识缺失,纵容孩子的偏食和挑食,让其蔬菜摄入偏少,这些也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出现。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减重有不同的方式。对于10岁以下的肥胖儿童减重,苏巴丽表示主要以教育为主,特别是对家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引导其高度关注孩子的体重问题,并作出饮食、生活方式等调整。对10岁至14岁人群,她则与家长一起“双管齐下”,制定食谱、运动等减重方案,每天跟踪反馈,督促孩子减重。至于14岁以上人群,苏巴丽直接与其沟通联系,助其减重。
苏巴丽建议,学校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教,家长应学会正确判断何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认识其危害,增加关于肥胖的知识储备,加强对孩子饮食、生活方式的科学管控,助其形成饮食均衡、科学运动、作息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