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实训基地、怀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揭牌。 怀集县供图
怀集新农村秀美如画。 怀集县供图
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持 续 扩大有效 投资。突出抓好“造血”项目建设。聚焦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做好2021年专项债项目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和申报建设。坚持对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加快推进合作区首期建设工程、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等中央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交通、水利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强化项目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建设 瓶颈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实现动工建设。
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用好用活各项惠企扶企政策措施。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深化政银企合作对接,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灵活用好“一线工作法”“一企一策”,落实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推动“暖企行动”常态化,定期举行“企业家接待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2家。
深挖市场消费潜力。提振汽车、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推进汽贸城项目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家。合理规划新建怀集美食街、酒吧街、时尚街、特产街。打造夜间经济商圈和消费集聚区。坚持“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全力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做大做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网购网销、品牌培育、商品配送等综合服务网络。拓宽怀集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壮大直播带货等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消费业态。
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实施“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南粤家政·肇庆管家”三大工程,提升实训基地承载能力,培育具有怀集特色的家政人才、粤菜大师、技术工匠。深化产教融合。优先保障相对贫困群体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绿色通道。
坚持“一主两辅”产业定位加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力度
打好产业招商落地大会战。聚焦“一主两辅”、现代农业、“旅游+”等关键领域产业链条,引育一批控制力和植根性、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推动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建链、强链、补链、扩链项目落地投资建设。实现新引进项目在怀注册55宗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额105亿元以上。力促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动工、动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健全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等“1+4”工作机制,落实项目“一对一”专人跟踪服务,建立增资扩产项目、签约未动工项目、新增优质项目等清单,构建项目落地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机制。新增落地开工项目6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50个以上。
拓宽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实施产业园区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合作区商业、物流、医疗、中介等公共服务,以及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公共安全等配套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加强产业项目用地、资金等发展要素供给保障,配强土地、金融、审批验收代办、用工、增资扩产、建设安全、兜底服务等工作专班。实施新一轮产业用地整理提升,打造并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用地手续完备、可马上实施建设的“熟地”。
推动一二三产业互促互融。充分整合食品饮料加工、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立健全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抓好千鲜汇(怀集)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冷链物流中心项目、集散基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产业。大力发展竹木、油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南药产业园、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做优做旺“旅游+”产业。完善寻源谷、华辰玫瑰基地产业要素,构建集观光休闲、绿色康养和农业种植、食品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抓好岳山温泉、凤岗温泉等项目建设,综合利用温泉资源,探索“温泉康养+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三农”高质量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高附加值 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步提升。以冷坑蔬菜产业园和大岗、梁村水稻公园为载体,推动十万亩“书记田”项目建设。巩固好、发展好水稻、蔬菜、水果、花卉、茶叶、南药等传统优势种植业。推动丝苗米、蔬菜、生猪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质增效。新增更多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构建种养、深加工、冷链配送、销售全过程“一条龙”服务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生猪屠宰产业园和肉类深加工产业园。力促新辉园、宝鑫、新好农牧、德康农牧、鼎和农牧等生猪养殖项目投产达效。培育壮大牛、羊、鸽子、鹧鸪等特色禽畜养殖业。实施质量兴农,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申报更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建设美丽乡村怀集样本。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高质量建成330个美丽乡村。抓好“四好农村路”“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综合体、精品乡村民宿、特色农家乐。打造3条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增强创业致富本领为目标,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