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日新月异。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1月的肇庆,冬意盎然。在幸福产业集聚带,肇庆中游国际房车露营基地、长者公园、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等地游人如织。人人笑容灿烂,幸福感跃然脸上。
肇庆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的打造再结新硕果:2020年10月下旬,位于肇庆高新区的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内,第10000辆小鹏P7正式驶下生产线。短短5个月,小鹏创造了现阶段造车新势力中所有单车型最快万辆下线纪录。在生态产业示范区,闲暇的周末,市民游客热衷到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寻源谷营地、肇庆市封开县贺江碧道画廊等地,尽情徜徉山水之间,体验生态旅游乐趣……
党的十九大以来,肇庆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决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到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确定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再到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对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进一步部署,肇庆始终坚定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努力为肇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今日之肇庆,“2+4+N”产业发展平台和“4+4”产业发展体系得以夯实,区域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肇庆市封开县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的产业招商工作实现了较大突破。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肇庆市封开县贺江碧道画廊美如画。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肇庆市怀集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蔬菜长势喜人。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幸福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高品质新都市焕发活力
巍巍北岭俯瞰繁华,滔滔西江穿城而过,粼粼碧波缠绕七山,历经风霜的名城肇庆既坐拥秀丽风光,又沉淀着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让吉庆之地成为幸福之城,是肇庆人的殷切期盼。
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加快建设幸福产业集聚带,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历史文化风光带,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
为此,肇庆坚持肇庆新区、端州区“双区”联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乐宜游高品质新都市,研究制定支持新区发展的“1+N”系列政策,加快推动新区与鼎湖区一体化发展。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加快发展,肇庆香港城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项目、中国旅游集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项目、伟光汇通文旅古镇项目等纷纷落户彰显成效。
作为幸福产业集聚带的阵地之一,端州区也经历着一场华丽蜕变——“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重磅推出,城区八大公园集中开园,中国端砚博物馆建成开馆,风华高科高端电容和电阻项目加快建设,千年古端州焕发新活力。
优越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持续为肇庆高质量加快发展赋能。近年来,肇庆一边加快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一边围绕府城保护与复兴,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引进一批如肇庆文化创意大厦、鼎湖山音乐节等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肇庆还以活化资源等方式改造建设15个文化产业聚集地,并深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等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了一批独具肇庆特色的文化品牌。
肇庆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人,极大地提升肇庆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文旅产业发展再添助力。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朝军指出,全市干群共建共享文明之城,有助文明肇庆美名传扬,更为肇庆文旅产业和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肇庆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大“底气”。肇庆大力实施“旅游振兴”战略,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充分挖掘各地生态人文资源,全力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力促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步伐。从富有年代气息的府城历史文化街区,逛到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岩前社区、智联梦工场等网红打卡点,再穿越鼎湖区内古树森林与飞瀑流泉相辉映的山水风光,一路奔赴怀集那被群山环抱的静谧寻源谷,“以水为链,以路为廊”的贺江碧道画廊,沿途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市民游客闲暇时光去处多多,群众直言,生活在肇庆的幸福感正不断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