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左四)在德庆县新圩镇柑桔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现场指 导工作。 西江日报通讯员 供图
天气转冷,忙活了一天的德庆县凤村镇桂村贫困户李金辉高兴地在宽敞明亮的新家里招待起了客人。酒足饭饱后,他信心满满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争取早日把房子的第二层建起来,把日子过得更好!”
正是德庆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让生活曾捉襟见肘的李金辉能够建起新房,连设想未来美好生活时也变得“底气更足”。
近年来,德庆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推动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发挥党政人才“领头羊”作用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德庆注重发挥党政人才的“领头羊”作用,不仅建立起了县镇村三级扶贫机构和队伍,更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选配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105名,吸收229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德庆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庆县委书记带头完成了对全县16个省定贫困村遍访、重点村回访,带动了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此外,该县还组建了13个驻镇帮扶工作组和89个驻村工作队驻贫困村帮扶,选派117名县直机关干部到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驻村指导等,牢牢压实各级责任,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激发乡土人才脱贫攻坚新动能
党政人才是“领头羊”,乡土人才则成为了新的“生力军”。德庆坚持以特色人才培训为抓手既为“土专家”充电,又为“田秀才”搭台,让乡土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技能致富。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让当地农民得以提高自身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实现脱贫致富。至今,该县已多元培育高素质农民1063人。
“粤菜师傅”的培训让全县有意愿从事饮食行业的农村劳动力、酒店从业人员等能够更好地学习中式面点、广府风味菜等技能,就业创业更轻松。而“德庆家嫂”乡土人才培育品牌的打造,则不断促推德庆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全面提升德庆就业创业水平,为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新动力。德庆新圩镇谢阿姨参加“德庆家嫂”培训后顺利考取育婴员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月薪已达6000元。据悉,德庆每年培训“德庆家嫂”3000人以上,引导创办家政企业或通过供需对接活动直接输出到珠三角发达城市,带动创业就业。
夯实人才支撑促推产业发展
过去,由于病害防治工作缺乏专家人才和技术支撑,德庆贡柑产业在黄龙病侵扰下发展一度受阻。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育,先后与省农科院对接合作共建德庆柑桔研究所,创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推动柑桔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并加强与省科协合作,派遣了26名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将科学种养知识送入田间地头。
该县柔性引进省农科院柑橘专家2名、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3名担任该县现代农业顾问,强化全县柑桔复种技术指导,有效解决贡柑产业发展人才技术瓶颈问题,振兴贡柑特色产业。如今,德庆贡柑种植面积11.5万亩,年产量5亿斤,总产值约25亿元,德庆贡柑品牌价值达108亿元。
鼓励产业人才联农带农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德庆对外引进人才,对内则充分借助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通过“人才+产业+项目”形式动员企业联农带农。目前,有245户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贡柑、南药种植等产业项目123个;有468户贫困户通过资产、产业双收益实现脱贫。
对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该县鼓励企业建立“厂企+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并将部分生产工序、环节等下放到镇、村,设立“扶贫车间”35个。德庆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帮助带动400多户贫困户种植豆角、马蹄等经济作物800多亩,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148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引导外出人才反哺脱贫攻坚
德庆县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和人才回乡计划引导外出人才为家乡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据了解,德庆乡贤通过捐款捐物、回乡创业、献计献策等形式参与家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累计已捐资400多万元建设美丽乡村,回乡创办企业36家,吸引创业资金5000多万元,有力反哺德庆脱贫攻坚工作。
此外,该县还实施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工程,建立创业带富党员人才库,在理念、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共培育创业带富党员243名,带动882户贫困户落实脱贫项目303个,形成了“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全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屈彩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