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贫困钉子户”脱贫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11月23日,怀集县岗坪镇红星村41岁的贫困户吴长青打电话到村委,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他现在工作一个月有4500元,一家五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934元,超过了脱贫标准。

“感谢党、感谢工作队,我们一家终于不再拖全村的后腿了,不再是‘贫困钉子户’了!”11月23日,怀集县岗坪镇红星村41岁的贫困户吴长青打电话到村委,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他现在工作一个月有4500元,一家五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934元,超过了脱贫标准。

今年4月肇庆市开展扶贫成效大核查时,红星村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达到脱贫标准,仅仅剩下吴长青一家成了村里的“贫困钉子户”。

吴长青的妻子于6年前外出打工后杳无音讯,母亲已经73岁体弱多病,3个儿女均在读书,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压在他身上。特别2020年初遇上新冠疫情,不能返岗工作,吴长青“心安理得”地有了“等靠要”思想,想着不出去干活,党和政府也会“养”着他。

经过扶贫成效大核查反馈问题后,扶贫工作队意识到,首先要破除吴长青的“等靠要”想法,才能帮助他稳定脱贫。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一方面,镇扶贫办为他买了一批鸭苗让他勤劳起来;另一方面,工作队经常找吴长青谈心,还带他到周边贫困户家里走走看看,引导他转变“等靠要”观念。吴长青的母亲患有白内障、类风湿等疾病,工作队联系镇民政办给她办理了临时救助,解决了看病的医药费问题。

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吴长青渐渐了消除“等靠要”的思想,通过一起走访其他贫困户让他明白,别人“输血式”的帮助只是暂时,要稳定脱贫只能靠自己努力“造血”才行。

当工作队了解到吴长青曾经在饮食店当大厨,有着过硬的手艺时,工作队联合村委帮助其在镇村交界的地方租了一家铺位开了一家烧鸭店,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然而吴长青还有3个子女在读书,大儿子、二女儿读初中,小女儿读小学,年迈的母亲还要到医院看病,虽然增加了收入,但对一家5口的生活开支来说还是捉襟见肘。工作队马上想到兜底保障政策,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积极协调镇的有关部门帮助其申请了低保,每月多出1380元保障吴长青的基本生活。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家庭收入还是没有大的起色,工作队和村委继续出谋划策,经过两个月的思想“攻关”,6月底终于让其下定决心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在外出务工乡贤的帮助下,吴长青在深圳市罗湖区金碧大酒楼找到一份工作,每月稳定收入4500元,加班还有工时工资。终于,他迎来了稳定脱贫。

吴长青在电话中充满信心地说,明年要继续努力,发挥特长,争取实现收入翻番。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赖舜 高健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