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打通农村农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消费扶贫助力肇庆8.9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消费扶贫既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各界支持贫困地区稳定增收的主要工具。为助力全市8.9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实施了包括开通消费扶贫“爱心卡”、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加大品牌宣传管理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打通农村农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消费扶贫既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各界支持贫困地区稳定增收的主要工具。为助力全市8.9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实施了包括开通消费扶贫“爱心卡”、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加大品牌宣传管理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打通农村农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消费扶贫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

今年春节过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的部分贫困户种植和养殖的项目遇到了滞销的难题。在省定贫困村封开县长岗镇小圩村,“养蜂大王”、贫困户芬伯(侯灶芬)家自产的几百斤土蜂蜜卖不出去。来自中山市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吴奇兵通过微信朋友圈向中山的好友们推介芬伯的土蜂蜜,统计好预购数量后,他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自驾车将土蜂蜜带回给中山的朋友,周一返回小圩村时再把卖蜂蜜的钱结给芬伯。仅春节后的一个多月他和同事就帮助贫困户们销售了6万多元的鸡鸭和蜂蜜。

今年的6月5日,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扶贫基地的30亩10万多公斤番薯滞销,这急坏了中山市南朗镇驻五星村扶贫工作队和全村的45户92名贫困对象。封开县扶贫办向全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了《购买贫困村扶贫番薯的倡议书》,呼吁广大干部职工及爱心人士踊跃团购五星村的扶贫番薯。同时,中山市驻封开(德庆)县扶贫工作组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中山市的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推销扶贫番薯,来自中山市的不少驻村扶贫干部还主动通过朋友圈转发、微信群接龙的方式推销五星村的番薯。

这一消息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踊跃认购,仅两日的认购数量就突破了2万公斤,其中来自省内外的个人订单超过了七百多人次。

经过努力,滞销的番薯终于打开了销路,很快便销售一空。这其中,由省内的干部群众和封开县、中山市各级各部门消费扶贫几乎消化了近半的产能。

“消费扶贫解决了五星村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保障了他们的收入稳定增加。”中山市南朗镇驻五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凌玉锦说。

开通消费扶贫“爱心卡”3.1万多张

为落实中央脱贫攻坚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署了消费扶贫合作协议,联合推出消费扶贫“爱心卡”,同时,省扶贫办和省总工会也联合发文,指导各级工会和广大群众把“爱心卡”作为参与消费扶贫的重要渠道。

我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主办行肇庆农行,商讨推进“爱心卡”发行进行工作,以扩大扶贫产品销售,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助力全市8.9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奔康。

为了鼓励全市的干部职工积极办理“爱心卡”,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就消费扶贫爱心卡发卡、年费、使用优惠等内容与肇庆农行进行了详细沟通,积极鼓励主办行推出扶贫商城消费优惠满100减50、贷款利率优惠、存款提升收益等各项权益,力争把“爱心卡”打造成一张多功能卡片。

在市扶贫办、市总工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市政府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国企纷纷主动开卡,积极邀约肇庆农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批量开卡,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截至8月31日,全市开通消费扶贫爱心卡31082张,完成率全省排第一。

据统计,目前全市各部门纷纷积极主动使用消费扶贫爱心卡带动本地消费1307万元,其中参与在农行扶贫商城购买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产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已累计7万元。

目前,市扶贫办已和市供销社建成“供销优农”商城扶贫专区,并正联合农行肇庆支行打造农行扶贫商城肇庆专区,大力引入高要河台黄金菊、高要活道农家米、封开杏花鸡、德庆巴戟、怀集桥头玉米面、怀集新岗茶叶、广宁茶油等肇庆当地特色扶贫产品等扶贫产品进商城,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并通过“满减”等专项优惠活动积极引导职工进行线上扶贫,鼓励全市市民通过扶贫商场使用消费扶贫爱心卡购买扶贫产品。

政策扶持推动线上线下联动销售

今年8月上旬,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召开的全国消费扶贫行动推进会上,运营仅2个月的肇庆馆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截止9月16日,肇庆馆总销售额514万元,其中实体销售41万,平台线上销售73万,带动线下企业对接销售约400万。省扶贫办对肇庆馆的运营管理充分肯定,肇庆馆销售业绩居21个地市消费扶贫专馆之首。

肇庆馆的运营成 效是市委、市政 府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的显著表现。在实施消费扶贫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工作中,我市制定了《关于印发<肇庆市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肇农扶办函〔2019〕55号),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采取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

在推动线下销售方面,我市与帮扶单位中山市签订了《关于建立优质农产品产销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每年“10.17”国家扶贫日举办“中山—肇庆扶贫特色农产品展销和宣传推介会”。

2019年,我市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扶贫日、广东扶贫济困日等举办5场扶贫农产品展销会,签订合约意向达10.6亿元。并在肇庆城区设立4间扶贫农产品直销店,常态化对接市民消费需求与扶贫农产品销售。

在推动线上销售方面,我市则出台了《肇庆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建设了村级电商服务站500多个,为贫困村解决扶贫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推动本地农业龙头企业或电商与京东、淘宝、唯品会等名牌电商合作,加快完善全市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在加大品牌宣传方面,为提高扶贫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市场销售,我市在“东西优选网”、“乐淘淘”电视商城、“抖音”等平台宣传推介消费扶贫,提高肇庆扶贫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通农村农副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