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4年前,38岁的莫汉洲是村里公认的贫困户、亲戚眼中的老大难,在经过中山市人社局联合帮扶工作组驻凤楼村工作队的帮扶后,不仅家庭收入年年递增,而且建起了新宅还成为全村的养牛能手。
莫汉洲是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的村民,此前,他全家六口人挤在一层早年间建造的小平房内生活,其母年老体衰,其妻患慢性病,其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承担着不菲治疗费。一边,是莫汉洲十分沉重的生活负担;另一边,是全家仅有莫汉洲有完全劳动能力维持生计的现状。作为家庭唯一支柱的户主莫汉洲,面对家庭窘境,既焦虑不安又前路茫茫,思想压力很大。
2016年,中山市人社局联合帮扶工作组进驻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后,驻村工作队一家一户地核查确认,对所有申报的贫困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经过镇村表决,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莫汉洲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针对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协助莫汉洲购买了医保,帮助他夫妻二人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了教育补助,适龄儿童每学年享受3000元补助,逐步实现“三保障”目标。同时,驻村工作队深知,除扎实保障政策,扭转家庭困境的关键,应是大力开展各样种养项目,切实提高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两不愁”目标。
期间,工作队发现莫汉洲家的耕地面积明显小于其他村民家庭,经深入了解,耕种面积小的原因源于土地权属争议,是大力推进种养项目路上的挡路石。经驻村工作队协调及申请,莫汉洲家的农田地最终得到确权。
随后,驻村工作队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为农户种养项目提供化肥、除草剂、小农机等农资物品,减轻成本。同时,农户亦遇到种植知识缺乏导致收成不达预期的难题,驻村队通过谋划,开展了农技培训班,有利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4年期间,莫汉洲通过种植西瓜、黄烟等经济作物,全家种植的收益达数万元。
扶贫,亦要扶智。因莫汉洲曾有养殖少量黄牛的经验,驻村工作队决定对其开展黄牛养殖项目,在2017年分批发放黄牛7只。为了让莫汉洲掌握到专业的养殖技术,驻村工作队鼓励他参加镇村举办的各种养殖培训班,并联系畜牧兽医专家指导。莫汉洲的养牛技巧越来越专业,探索出“老牛生幼牛、老牛卖出、养大幼牛”的模式,养牛的收益越来越高,他的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尝到致富甜头的他开始有信心自己出资购买黄牛,最终成为了全村公认的养牛能手。他也从最初的“靠扶贫工作队输血”转变成“自主造血”模式。
如今,莫汉洲养殖的黄牛存栏量达到了18头,按照每头黄牛平均1万元的价值,他的资产已超过了20万元。
之前,驻村工作队按照政策规定,协助莫汉洲家自建了一栋一层平房。有所积蓄后,莫汉洲与兄弟合资,对昔日的一层平房进行了加盖,并添置了全新的家电、家具,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作为户主的莫汉洲现在对未来的幸福生活信心满满。
从贫穷到达标脱贫,贫困户莫汉洲的幸福生活之路折射出脱贫攻坚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效。莫汉洲的脱贫经历,是中山各帮扶单位、当地政府、村委的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驻村工作队踏实、细致工作的成果,更是有效激励广大贫困户坚定脱贫信心的“强心剂”,下一步,凤楼驻村工作队将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
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底,驻村工作队共筹集帮扶资金593万元,已投入使用帮扶资金435万多元用于帮扶凤楼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改善村居环境、帮扶当地发展产业经济。目前,凤楼村建档立卡的扶贫户46户,128人已实现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未计算光伏发电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