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张达志
“肇庆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帮我申请了低保、残疾补贴,安排我在公益岗位上班,又派发鸡鸭苗、肥料等扶贫物资,培训和鼓励我发展种养。”日前,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的封开县平凤镇广峰村贫困户陈彩金笑着对记者说,“预计我家今年收入超10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走上了致富道路。”
陈彩金是肇庆市委政法委帮扶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党建+”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突出扶物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做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助农脱贫增收,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市委政法委挂点帮扶的封开县平凤镇古显、范村、平岗、广峰、凤塘等5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7户254人均达到脱贫标准。
“如何选择香蕉品种?肥水怎么施放?田间管理怎么做?”去年4月,种植了100多亩香蕉的平岗村党员干部黎春松向贫困户传授香蕉种植技术。
市委政法委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动村干部当好“领头雁”,培养农村科技富民能手,激发出强劲的脱贫攻坚新活力。在黎春松的带动下,平岗村12名贫困户通过种植香蕉,家庭收入逐年增加。
为切实做实扶贫工作,市委政法委制定了帮扶单位党员挂点联系贫困户制度,机关每一位党员挂点联系、帮扶2至5户贫困户。在村一级建立了村级党员干部挂点贫困户制度,由本村村民小组党员负责联系本村小组的贫困户。今年以来,有500多人次党员上门走访、开展思想教育等,强化脱贫光荣导向,培养贫困群众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市委政法委‘雪中送炭’给我送来33包肥料,及时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让我更有信心种好11亩香蕉。”今年5月27日,在市委政法委物资发放现场,贫困户何桂梅喜笑颜开地说。当天市委政法委为5个帮扶村有劳力的43户贫困户136人,派发了自筹资金8万多元购买的水稻肥、香蕉肥、果蔬肥、鱼饲料等550多包。
市委政法委因户施策,千方百计发展扶贫产业,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挑选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自己有“造血”功能。为激发贫困户种养积极性,还对帮扶贫困户实行奖补措施,对每种植一亩水稻、香蕉奖励2至3包肥料等,帮助其减轻生产成本,实现持续增收,彻底拔掉穷根。
自去年3月以来,市委政法委已投入自筹资金48.8万元在广峰村建设了100亩青花椒种植基地,预计2022年挂果,2024年进入盛产期,产果期达30年。该项目由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广峰村持土地入股、负责基地的建设运营管理。当前,已有10多名贫困户在基地从事种植管理工作,每年每人可获得一万多元的劳动报酬。青花椒种植基地极大增强了广峰村集体经济及贫困户的“造血能力”。
“某某买3只杏花鸡,某某买2斤蜂蜜……好,我记下,周五下午下班后新鲜送达。”今年3月,当委机关驻村工作队在微信工作群发出消费扶贫倡议书,机关党员干部纷纷响应,人均认购达300余元,累计共15000余元。
此后,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员干部又在“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捐款2万多元,并积极办理“消费扶贫爱心卡”,身体力行推动消费扶贫。
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市委政法委积极探索“自我消费+客户消费”的消费扶贫新模式,整合协调各方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形式购买农产品,为帮扶地区农产品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对扶贫产品销售以及消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扶贫产品销售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出消费扶贫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