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网讯(记者 郝蕊)10月29日,为了更好地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让群众了解脑卒中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脑卒中防治,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医院大堂和新安社区海伦堡小区同时举办了脑卒中义诊活动。开展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宣传和义诊等活动,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且早期的进行干预,实现脑卒中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让广大群众远离脑卒中。
义诊当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安排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头晕、心理、记忆、神经免疫等方面专家参加义诊,由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肇庆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主任委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著名的脑血管病专家黄燕主任医师领衔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专家团队坐诊。
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 “世界卒中日”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是“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脑卒中,又称中风,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位居国民死亡的首位原因且其发病人数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目前发现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人容易患中风,特别是老年人、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有中风家族史、摄盐过多、口服避孕药、抑郁等均可增加中风的机会。
秋冬季脑卒中易发病 注意保暖防中风
近日,难以入冬的广东也泛起了丝丝冷意,肇庆的温度也有明显降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又佳介绍,气温突然变化时,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血管收缩强烈,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卒中。秋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天气的室外活动,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尤其要坚持监测血压,当发现血压偏高时,要及时咨询医生。
李又佳主任说:“首先在室外温度骤变的季节,脑卒中患者应密切监测自己的血压,养成监测血压的好习惯。其次当脑卒中患者监测血压后,发现血压升高,千万别慌张,不要认为是原有降压药物不管用,自己做主急着换药。可以咨询医生采取加量或者加药的办法,避免血压波动更大。第三,天气骤冷时候,脑卒中患者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保暖。在天气不稳定时要减少户外活动,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面对脑卒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地配合整个医疗过程。那么,如何判断是否中风?专家介绍,可使用“中风急救120”判断。“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有符合上述情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就诊。
绿色通道争分夺秒 多学科协作提高效率
为了更高效的救治脑卒中患者,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中心,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神经内科多年来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定期开展专业学习,为广大的脑梗死患者提供及时、规范的治疗。搭建了快速、流畅、高效的绿色通道,建立了脑卒中中心,更系统,科学,规范的救治患者。
今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抢救一位急脑卒中的患者。一名40多岁的患者在上班时发现自己面部出现歪斜,在同事的帮助下拨打120急救电话,从急救员到场确定开始预先处理,到达市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按照卒中病人流程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医生已等候在急诊科,确认该患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由于当时患者家属不在现场,为了及时救治,团队领导电话与家属联系后签字确认,患者得到迅速治疗,终于成功挽留住了鲜活的生命。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进展顺利,现在已经完全康复。
对此,李主任感叹道:“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因为有绿色通道,我们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对患者实施救治,因为有系统规范的治疗体系,可以更好的救治患者,所以这位患者才能康复。”
专家提醒:脑卒中“防”重于“治”
据李又佳主任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已成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同时脑卒中致死率极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即使保住了生命,也可能留下终身残疾,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
据悉,近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了中国卒中学会、广东省卒中学会的成员单位。神经内科在肇庆庆各县及端州社区进行了卒中高危因素的普查,在肇庆已完成3000多例的脑卒中筛查。近年来,在各种平台上进行脑卒中识别的科普,使用广东省“120卒中症状识别动画”,在各大高校、初中,复退军人医院及市老干学校,市交通局、市委干部健康教育等场合,也有在社区的活动中做科普,着实提高群众对卒中的认识与重视,为降低我市脑卒中发病率作出努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