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后,今年我们即将迎来第24个“世界读书日”,2019年的主题为“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著名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婴儿生命内在有一种自发力量,让语言在他们尚不能表达和自由活动时,就开始被吸收、储藏。三到六岁是父母培养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始慢慢形成,孩子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认识他们眼中的社会,所以父母有效利用这一时期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此时期,家长应对孩子进行阅读启蒙,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好榜样,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家长为孩子选择的第一本书,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
近日,记者走访了肇庆市第十一小学和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孩子们开心地与记者展示了爸爸妈妈送给他们的第一本书,并和记者分享了他们和爸爸妈妈的阅读故事。
《小巴掌童话》是肇庆市第十一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淇淇的最爱。淇淇的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成长教育,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淇淇做人的道理、培养淇淇良好的品质,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于是,他们把这本《小巴掌童话》送给了淇淇。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淇淇手不释卷。“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例如做人要诚实、不要撒谎;要热爱学习、热爱劳动,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二年级学生何依晨,她在六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父母为她精心挑选的科普绘本《神奇校车》。懂事的依晨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小到大,依晨父母的十分注重开拓依晨的阅读视野,培养她独立阅读的能力,懂得思考,爱上科学。从这本书中,依晨既可以了解自然现象、明白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她在父母的引导下,对未知领域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可见,阅读是面向世界的一扇窗,人们在阅读中得以窥见世界的广袤与美好,从而引导人们打开通向世界的门,在文字中开拓眼界、丰富阅历。
《三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三年级学生林炜迪的父母将《三字经》作为启蒙之书送给了炜迪。收到书本以后,炜迪对《三字经》中讲述的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社会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炜迪跟记者说,书中他最喜欢的一句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钟情阅读的他对学习也充满了热爱。在炜迪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积极地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炜迪还未识字的时候,父母就经常读书给他听;等炜迪慢慢长大,父母就鼓励他一起读书,课余时间也会带着炜迪去图书馆。
父母如镜,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立志修身的参照物。而父母对阅读的重视,也会对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喜爱阅读的孩子语言能力特强,孩子们从书中领悟深刻的道理,欣赏语言的美妙,从而发展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与社交能力。书中的世界无限宽广阔,充满想象,好奇和机遇,给孩子带来无限创意,使孩子终身受益。
记者 周仪 李志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