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网讯(记者 甘婉怡)近日,记者跟随粤桂琼十一市报业联盟“发现北海”新闻采风团来到位于北海市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从进门那一刻起便想象自己穿越回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看着馆里展览的古代文物,想象着每一件文物发生的故事。在历经2000多年风霜后,依然保存完好的文物正是一个年代的印记,令活于当代的我们可以透过物件来追溯历史的故事。
粤桂琼十一市报业联盟“发现北海”新闻采风团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合浦。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习总书记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了解了馆藏文物的年代、特点、来源,询问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有关情况。
据了解,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前身为合浦县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馆内建筑有仿汉石阙大门、汉墓保护展示厅、主体中心文物陈列厅等仿汉代风格建筑,是广西区内唯一以汉文化展示为主的遗址类博物馆。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修复、陈列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为主,兼藏本地传世文物。藏品的种类丰富、历史悠久。馆藏文物多达5200余件,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77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总数居广西第三位。文物类别繁多,有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玻璃器、水晶玛瑙、琥珀松石、书画扇面、历代钱币、明清瓷器、家具等,藏品来源为考古挖掘、社会征集、捐赠等。其中大部分藏品为合浦汉代墓葬挖掘出土,以陶器、青铜器、玉石杂器及金银器为主,约占总藏品数量的90%。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藏品中的陶器、青铜器、金器、玉器、玻璃器等各具特色。1989年2月红旗岭二号汉墓出土的庑殿顶陶楼,建筑组合上有中轴线,高低参错,主次分明,反映出汉代岭南地区木构架建筑普遍使用柱、樑、枋等方法的独特建筑体系。1978年5月北插江西汉墓出土的錾刻纹三足铜盘,所采取的是一种岭南以外其他地区很少见的錾刻花纹,即在铸成铜器的薄胎表面,用坚硬的刀具錾凿和镂刻精细繁缛的花纹,使其显得分外华丽、别具一格。此盘面錾刻柿蒂纹、三角纹、回纹,还有双飞鸟、双凤、双虎、玄武等,纹饰繁缛,工艺精致,为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6月黄泥岗一号汉墓出土的龙首金带钩、字母玉带钩、“宜子孙日宜昌”出廓玉璧等,制作工艺精湛,堪称难得一见的汉代文物精品。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的大量文物,均带有千年汉郡的海丝印记,印证了合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尤其是馆藏大量的琉璃器,分为装饰品和日用器皿两类,装饰品以串珠为主,颜色鲜艳多变,有深蓝、湖蓝、浅蓝、青绿、朱红等颜色,形状为圆、扁圆、长圆、多面棱体形等,其中合浦罐头厂十二号汉墓出土的粉红色串珠,颜色鲜艳,制作精美,同时期国内未发现类似颜色的高铅玻璃器物,经测试分析来自印度。日用器皿主要有盘和杯子,黄泥岗一号东汉墓出土的湖蓝色玻璃杯、红岭头三十四号西汉墓出土的深蓝色玻璃杯,器形完整,制作精美,经专家测试分析前者可能为东南亚输入,两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还有为数不少的黄金、玛瑙、水晶、绿松石、琥珀等串饰藏品,如1986年十号东汉墓出土的鼓形金花球、1978年北插江一号西汉墓出土的花球形金串饰,制作精致,其高超的焊接工艺,源自古希腊。还有各种玛瑙串珠、水晶串珠、琥珀串饰等等,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汉代合浦郡当时作为“海丝路”始发港与各国家地区贸易交往的重要物证,对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史证价值。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珠光帆影——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反映了汉代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以来,该博物馆知名度更上一层楼,游人倍增,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教育基地。2018年5月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广西特色博物馆”,2018年7月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