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西龙舟队冲过终点后欢呼。西江日报记者刘春林摄
设龙舟宴聚民心
当日比赛结束,要西龙船分会的扒丁们领着奖杯,提着大烧猪,挑着一坛酒,兴高采烈地走回村中祠堂,与村民一起庆贺卫冕成功。
当日晚上19时,村民早已聚集在祠堂前,吃起丰盛的龙舟饭。桌上摆放着装有手撕鸡、烧肉、猪蹄等盆菜。一席6至8人,欢欢喜喜地聊着当天的盛事。当扒丁们把奖杯放到祠堂门前,村民纷纷放下筷子,上前与奖杯合照。
“今晚村中摆了100席来庆贺龙舟队夺冠。其实,无论龙舟队获胜与否,每一条村都会在比赛后在祠堂吃起‘龙舟饭’。”村民告诉记者,“村里还会再次组织参赛选手共聚一堂,分享大赛的奖品大烧猪。另外还会再举行庆功宴,宴请更多的亲戚朋友来庆祝,甚至‘外嫁女’也会回娘家庆祝。”
割舍不断竞渡情
85岁的陆少登也曾是一名“龙舟人”。“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已经扒了龙舟几年了。那个年代都是小规模的比赛,20多条龙船参赛。去年的龙舟大赛共有115艘龙船参加,金利龙舟规模不断壮大,是金利人的骄傲。”陆少登说。
“以前,我们扒完龙舟,也会吃龙船饭,但没有现在喜庆。”陆少登说,“以前由于经济问题,龙舟饭很简单,鱼塘里捞的鱼,再配些辣椒和青菜就一顿。这些年,金利经济不断发展,村民齐心协力,龙船这一传统不断壮大,龙船饭也丰盛起来。”
“金利的龙舟展现的就是村民的力量。”陆少登认为,金利的龙舟赛没有花俏的装备,靠的就是团结齐心,展现金利村民最淳朴的一面。
“文革十年,金利龙船被视为‘四旧’,龙船一下沉寂了10年。”陆少登告诉记者,“金利人无法割舍对龙舟的感情,在‘文革’结束后,金利人又再次扒起了龙舟。”龙舟对于金利的意义,在数代村民的表现中不言而喻。
据了解,以前金利的龙舟传统中,村中男子要结婚后才能下水参战,现在金利龙舟选手逐步年轻化。只要村民开始参加工作,就要参加龙舟训练,因此选手退役的年龄也从50-60岁提早到现在30岁。
记者 陈颖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