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道转入村道,道路蜿蜒,20分钟的车程,笔者来到了高要市回龙镇大田塱村的广场。在广场一边,映入眼帘的公示栏上,陈列着今年每个月的村委支出。村党支部副书记夏础基表示,在大田塱村,村委花一两元钱买支笔都要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账后公开,接受每个村民的监督。财务公开做得如此细致,这样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公平公正是为民之本
在地势平缓的大田塱村,土地,是村民发展经济的主要来源。村支书、主任夏冠新说,村中鱼塘以及农田承包等能做到丝毫没有猫腻。
从2008年夏冠新担任村主任开始,他便进行了一项新举措:土地招投标要在室外公开举行,并鼓励村民到场监督村委的操作。这对于村民,是一件新鲜事,在2008年举行的第一次室外公开招投标,吸引了过百名村民到场观看,其中还有一些外村村民。往后,每一次农田山地或鱼塘要进行公开招标,都遵循这一习惯,让村民们看得见“民主、公开”。不仅土地招投标实行信息公开,村委所花费的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审批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鼓励村民监督。
每当村民间产生纠纷、矛盾,夏冠新都敢于面对,村民们都知道他做事认真、不偏不倚,对于他调解出来的结果都能信服。在2014年3月的村委换届中,夏冠新以直选的方式一次性高票连任。
破旧革新发展集体经济
在谈及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时,夏冠新谦虚地表示,都是村委成员的功劳,要是只有他一个光棍司令,也做不了多少实事。从2008年上任起,作为一个曾是养殖大户的他,便将自己致富的思路转到了全村致富上。他对鱼塘承包户挨家挨户地推荐综合养殖方法,形成一个从塘边养猪、塘面养鸭,塘底养鱼的复合链条。而对于山地的种植,夏冠新亦将自己的养殖心得向大家分享,并多次与市里农业科技部门共同组织培训,让村民了解科学种植的方法。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夏冠新破旧革新,承包户不再是“固定户”,而是引入市场机制,选择公开招投标方式。项目公开发包出去后,使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每户村民每年多分到1000多元红利。
群众利益总是排第一
今年3月底的一场暴雨,让村里很多鱼塘漫顶。泄洪的关键在下游的一个鱼塘,但是鱼塘尚未到收成时,拦水网很密,排水很慢,有些情绪过激的村民急得想要撤走拦水网,与鱼塘主差点发生打斗。夏冠新到场后迅速做了决定,村中的水漫情况越来越严重,只能把该鱼塘的拦水网扒走,鱼塘的损失由村委会负责赔偿,并极力安抚受损的鱼塘主。
同样以村民利益为先的事还发生在2011年4月的一场台风天气,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等100多人投入农业、水利、电力的抢险,使群众的财产和安全得到保障。而他自己承包的山林却来不及处理,损失了8万多元。
夏冠新表示,当初选择当村官是就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所以群众利益在他的工作中,总是排第一。
西江日报实习生 张苑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