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设置的“雷锋座椅”。
核心提示:市公交公司两年前在公交车上设置的“雷锋座椅”,不断刷新你我心中的“雷锋”,让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延续到公交车上,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乘客做文明的先行者、传播者。临近全国学雷锋日,让我们走进公交车上感受一下,在这两年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是如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袁丽娟 实习生邓静
两年前,我市公交车上开始设置“雷锋座椅”;两年过去了,公交车上助人为乐已成常态化。
大学生提议设置“雷锋座椅”
2014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1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同时也是我市城区公交车设置“雷锋座椅”的第二个年头。雷锋座椅是在2012年3月设置的,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刘树华副总经理回忆起当时设置雷锋座的缘由。他说,当时有一名肇庆籍大学生在城区公交车上调查体验,主动跟公共汽车公司联系后,建议在原有三个爱心座位的基础上
再增添两个雷锋座。这与公共汽车公司想要增添爱心座椅,倡导公交文明行为的想法一拍即合,公司马上在公交上增添雷锋座椅,进一步在公交车上弘扬雷锋精神。
两年以来,城区150台公交车设置了1至2张“雷锋座椅”,位置设在原来爱心座位的一侧,为了方便乘客,“雷锋座椅”均设在靠近车门的位置。座椅上贴着雷锋头像。
“雷锋座椅”是一面旗帜
昨日,记者乘上18路线公交车采访市民对于“雷锋座椅”的看法。刚上车,记者就看到靠近车门的“雷锋座椅”,贴了雷锋的照片,熟悉的“雷锋”头像,让公交车充满“雷锋”味儿。
家住城东公园附近的市民王小姐在仙女湖附近的餐饮店工作,每天都要坐18路公交车上下班。“雷锋座椅是一种提醒,即使乘客没有坐在雷锋座椅上,遇到有需要的人也会让座。”她也曾经感受到公交车上市民互助的温情,有一次,她坐车回家过程中身体不适,旁边有市民对她亲切问候,拿出自备的精油给她搽。就这样认识了同路线回家的街坊,有时候碰到感觉很亲切。
市民黄婆婆说“司机大哥都认得我了,每次上车都会聊几句。”她说到如今司机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好,以前会说话很大声,有点粗鲁,态度也不好,现在我们都成为老友人了。
市民周小姐说,不知道设有“雷锋座椅”这么一回事,但不管有无提示座椅,如果遇到老人、小孩、残疾人等有需要的人,她都会主动让座。
从业17年老司机见证市民好素质
1997年投入到公交服务事业的刘国强师傅,在一线服务已有17年。他深刻感受到公交车内乘客文明素质的提高。“方便的市民请让一下座吧!”以前这句话是他用来提醒车厢乘客让座给孕妇、老人、小孩等有需要的人。刘师傅说,现在不用我提醒了,乘客都是主动让座的。以前刘师傅当公交车司机的同时,还要充当调解员。他说,以前市民会因为“让座、肢体碰撞”的事情吵起来。但现在遇到碰撞,说声“对不起”就相互理解了。现在更多看到的是乘客互帮互助的温暖行为。例如乘客帮忙搬行李、传递乘垃圾的红色袋子、换零钱等行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经过统计,公交驾驶员做好事三年共有1000多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自公交公司成立失物招领办公室来,也有成千件失物“找到”了主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